欢迎您访问黄石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黄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时间:2024-09-07 来源:市群艺馆

为加强和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近日,黄石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大冶拼布制作技艺》等5个非遗项目入选。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17个,市级非遗项目46个。 


项目简介


大冶拼布制作技艺



大冶拼布技艺是将零碎的布头通过一针一线拼接缝制成几何图案或具有吉祥寓意纹样的生活艺术品,这种手艺在中国自古有之,百家衣便是最好的例子。家里的长辈们向邻居、亲朋讨取零散布片,将其缝制成衣服给孩子穿上,寓意着健康幸福。这一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因其具有很强的创作性,已成为现代人时尚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展示出古朴的自然美与文化美。


该项目于2021年被大冶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大冶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冶铜雕制作技艺



在远古商周时代,铜雕艺术迎来了它的诞生。它以铜料为蓝本,巧用雕刻、铸塑等工艺,呈现出了雕塑艺术的新高度。铜雕的魅力在于它完美地展现了造型、质感、纹饰的美感。制作铜雕往往要经历金属冶炼、锻造、雕刻、镀金、抛光、上红等步骤,这一过程充满挑战,每个环节都凝结了匠人的精湛工艺。


该项目于2017年被大冶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大冶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新木雕制作技艺



阳新木雕主要流传于阳新县及其周边地区。阳新县地处湖北省东南部,境内森林密布,盛产樟、杨、杉、黄连木、黄檀、枣、楠等木材,为木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阳新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魏晋至宋元时期以宗教作品为主,至明清时期其雕刻技巧日趋成熟,其作品以实用和适用为本,以老百姓的需求为根,包含木制古建筑及建筑装饰木雕、木雕家具和日常用品装饰木雕、陈设欣赏装饰木雕、宗教和丧葬用品木雕。


该项目于2017年被阳新县人民政府批准列入阳新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新苏区红色故事



“阳新苏区红色故事”主要流传于阳新地区,以龙港镇为中心向外辐射,在阳新的三溪镇、木港镇、王英镇等地也广泛流传。“阳新苏区红色故事”史料记载最早见于《阳新县志》,主要由民间口头流传,经过近百年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湘鄂赣鄂东南阳新苏区的先进文化标志。


“阳新苏区红色故事”由三类特色故事群组成,一是中国革命史影响巨大的伟大人物故事,他们分别是彭德怀、王平、胡乾秀、黄骅四位为代表的第一故事方阵。二是以阳新苏区当地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故事,如曹大骏、柯松涛、罗伟等。三是阳新巨大革命事件,如:玉岭山战斗、五湖镇暴动和湖市区全区数十个村庄的扩红运动记述等。


该项目于2022年被阳新县人民政府批准列入阳新县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云拼布绣



拼布绣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女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手工技艺,即将不同花色的布片按照图案拼接在一起,通过剪、缝、绣、贴、挑、拔、拼、缠、衲、叠、折、镶等手工技法制作成布艺装饰品、服饰品和生活用品。在鄂东南地区黄石大冶一带尤为流行,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强烈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


该项目于2024年被下陆区区人民政府批准列入下陆区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