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池三月三庙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戴志红:愿做甘宁将军的永远宣传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践行者和传承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
一直以来,黄石市群众艺术馆、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持续开展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作,2022年更是开启了“探访黄石非遗传承人”之路,形成了一批重要的记录成果。这些文字、视频,生动讲述了黄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故事。
人物档案
姓名:戴志红
出生:1958年7月
职务:阳新县富池镇文化站干部(退休前)
荣誉:富池三月三庙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戴志红是土生土长的富池人,1976年他从富池高中毕业后,当过3年知青,后来又到阳新采茶剧团工作了4年。1983年进入富池镇文化站(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一直工作到正式退休。
也许因为从事的就是文化工作,作为富池三月三庙会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的戴志红,非常重视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传承保护。就是在戴志红和其他传承人的努力下,富池三月三庙会项目相继入选了市级、省级非遗名录。
承上启下努力传承
在学习方面,戴志红虚心向宋炳炎等老年传承人请教,了解三月三庙会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和组织能力,努力把富池三月三庙会活动做出规模和影响力。
在传承的过程中,他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加强对高龄传承人的保护,二是培养年轻的传承人。据统计,这些年经他之手,传授弟子近300人,其中能够参与并辅导群众开展吴王庙传统祭祀活动的骨干有20多人。
退休前,戴志红既是三月三庙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同时也是富池镇文化站干部。这双重身份决定了他在传承中还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
他收藏有举行吴王庙祭拜法事、神像洗濯更衣、抬神像巡游、祭扫甘宁墓、抢彩球祈福等一系列重要仪式所必不可少的家什物品。包括王爷、娘娘轿架(每轿有一台木雕座椅,二支长抬杠,一个黄绸绣龙华盖);三角镶边黄色大龙旗;大锣、大堂鼓、马锣、钹、唢呐等乐器;日月彩球祭杆:大楠竹主杆,顶部横木条,“日”球、“月”球,“日”字圆箕、“月”字圆箕,木质抬架,四根拉定绳索以及数以百计的彩球等等。一到庙会举办,就会献出来公用。
勤于笔耕润物无声
今年4月22日的富池三月三庙会活动,正在重庆儿子家的戴志红没有参加,只能遥致祝福。但以前,只要在富池,每年三月三庙会,都少不了他这个“主力”,制作彩球、准备三牲、抬神像巡游、在甘宁墓前与父老乡亲交流……不管什么事,他都会亲力亲为。
在文化站工作了大半辈子,他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介绍甘宁将军,宣传富池古镇,推广富池三月三庙会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他勤于笔耕,相继撰写了《谒甘宁墓遗址》《富池口访甘宁庙》《筹建吴王墓》《甘宁泉》《甘宁塑像记》《彩球臻福 和谐吉祥》《品斋烩面》《富池三月三初探》《风情摇曳的美丽节日》《历史人物与地方民俗》《庙会之三月三传奇》《今年又是三月三》《抛彩球》等多篇文章,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传递给读者,让庙会文化润物细无声。
“三月初二,为甘宁及夫人沐浴更衣。初三早上,将神像抬出庙,前有锣鼓、彩旗,后有腰鼓队,队伍浩浩荡荡抬至郊外,开始踏青赐福。所到之处,居民摆案设香,放鞭炮迎接。一路鞭炮轰鸣,彩旗飞扬,锣鼓喧天,七八小时,绕村串户,最后来到甘宁公园的甘宁墓……”戴志红在文章中沉浸式地描绘着抬王爷、娘娘神像巡游的情景,让读者心驰神往。
这些年,每逢三月三,阳新、大冶、鄂州、武汉、武穴、九江等地的民众,都会带着水果、糕点、花环、香纸,来到长江边的富池镇。人们穿着漂亮的服装,行至甘宁墓前,向着神像虔诚祭拜,敬献花环,将甘宁公园装扮得色彩缤纷。
为“踏青节”骄傲
民间有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风俗,也有“三月三,鬼下山”之民谚。“三月三本为凶节、鬼节,但富池的三月三庙会,却举行大型祭祀活动,隆重纪念百姓心中的神灵甘宁将军,并且演变为方圆百里、延续千年的民间风俗,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戴志红认为。
富池地处黄石最东端,与江西九江交界,近几年三月三庙会,吸引了来自鄂、赣、皖几省的数万名游客,庙会期间,香纸、爆竹销售量以及交通业、餐饮业、零售业营业额直线上升,随着人们对这种民俗现象的关心关注和踊跃参与,富池地区的三月三已成为踏青节和狂欢节,其在民间的影响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戴志红预言,富池三月三庙会将会成为湖北省黄石地区乃至周边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庙会活动之一。我们想,这应该也是他——一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最大心愿和期盼吧。
原载于《东楚晚报》2023年5月5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