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黄石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黄石港饼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周会友:为黄石港饼把好第一关

时间:2023-09-01 来源:市群艺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践行者和传承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


一直以来,黄石市群众艺术馆、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持续开展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作,2022年更是开启了“探访黄石非遗传承人”之路,形成了一批重要的记录成果。这些文字、视频,生动讲述了黄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故事。



人物档案

姓名:周会友

出生:1987年9月3日

项目:黄石港饼制作技艺

职务:湖北润福食品有限公司和面师、黄石港饼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


周会友出生于阳新太子,2019年10月进入湖北润福食品有限公司港饼车间从事黄石港饼生产。今年9月29日上午,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在认真地操作着和面机,把和好的面团一捧捧地摆放到工作台上。


和面,是制作黄石港饼的第一道工序,面必须和得有一定筋度,太软或太硬都会影响港饼的口感和质量。周会友对我们说:“消费者能不能吃到正宗的黄石港饼,靠的就是我们每一道工序的师傅们严格把关,其中和面更是重中之重。


以厂为“家”乐学技艺


“聪明爱学”“独挡一面”……这是龚顺启、朱斌等师傅们对周会友的评价。


在进入润福公司(黄石市食博园饼业有限公司子公司)生产黄石港饼之前,周会友有过在外地做面包、蛋糕等西式点心的经历,所以对使用自动化的和面机并不陌生。他认为,只要控制好过程和细节,机器和面不一定比手工差。


他跟着龚顺启师傅认真学习制作技艺,跟着朱斌师傅学习面料、馅料配方知识,全面掌握和面中的搅拌、添加等技术。最初,周会友要把面团搓成长条,一把一把地扯断,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面和得到不到位、筋度够不够。后来,由于技术越来越老到,把面团揉几下,再目测一下颜色,他就能够对面料的筋度等指标胸有成竹。


周会友的父母和弟弟都住在咸宁,他又没成家,所以长期住在公司员工宿舍。2020年抗疫期间,公司一度停产,员工食堂也停了,周会友就在宿舍自己做饭,每天自学黄石港饼制作技艺。


一个港饼的诞生,要经过和面、和馅、装馅、成型、摇麻、烘烤、冷却、包装等多道工序,虽说每一道工序都有机械操作确保产能,但同时也有人工辅助甚至掌控为最终的口感和质量把关。周会友告诉记者:公司非常重视黄石港饼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自己还曾被派到同类企业学习和交流。


经过3年的历练,现在周会友在车间,一个人负责两台和面机的生产,同时,和馅的任务也由他来完成。其实,50斤一袋装的面粉包和馅料包,每天搬来扛去,也是个重体力活,但周会友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既有上进心,又能吃苦耐劳,干起活来总是乐呵呵的。


朝着“技术总监”的目标努力


作为80后的周会友,小时候的食品记忆中,黄石港饼可谓不可或缺的“主角”。如今,操作着现代化的和面机,嗅着车间内洋溢的芝麻、桂花、橘饼、白砂糖等香甜味,一股亲近感就会油然而生。这些年,在各式各样中式食品、西式点心的冲击中,黄石港饼依然魅力不减,相继获得了中华老字号、湖北省地方特产最畅销商品、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石首届城市礼品等荣誉称号。周会友跟随企业也先后参加了农博会、中华老字号山东与上海展示会、知名企业湖北行等活动,宣传黄石港饼制作技艺,努力把好产品、好技艺传播到五湖四海。“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名师出高徒。”采访中,周会友感慨地说,龚顺启师傅等上一代传承人工作勤勤恳恳,传授技术尽心尽力,他们年轻一代就是站在师傅们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由于黄石港饼制作技艺比较繁琐,许多员工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放弃。而周会友表示,自己会不懈努力传承,培养一批后起之秀。一方面,在和面这个岗位上,做好每一天看似简单的工作,并且根据公司发展规则,带好徒弟,传承黄石港饼制作技艺;另一方面,他也非常期待企业更好地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给自己一个提升各方面技术的平台,因为除和面、和馅外,他还想学习其他技术。“黄石港饼制作技艺,也许还能用于面包、蛋糕的生产呢。”2021年,周会友被评为黄石港饼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动力。他给自己的规划是,在润福公司好好干,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多掌握几项先进的生产技术,把黄石港饼制作技艺传给更多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为黄石港饼全面把关的技术总监。(记者 田力/文 李航/图 徐鹏举/视频)


原载于《东楚晚报》2022年10月28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