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黄石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阳新布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芳:改良布贴工艺 紧贴时代潮流

时间:2023-04-24 来源:黄石市群众艺术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践行者和传承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


一直以来,黄石市群众艺术馆、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持续开展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作,2022年更是开启了“探访黄石非遗传承人”之路,形成了一批重要的记录成果。这些文字、视频,生动讲述了黄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故事。



人物档案

姓名:胡芳

性别:

出生:1974年6月

项目:阳新布贴

职务:阳新布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阳新县文化馆布贴传习所主任,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兼职副主席,黄石市人大代表、阳新县政协委员。

阳新县城近郊,县图书馆和县文化馆呈日月状坐落在水边,草长莺飞环境静谧,阳新布贴传习所就在县文化馆的二楼。我们到访之时,布贴传承人们正在各自工作台前忙碌着。


勤学苦练,成为省级传承人


“这是我赶工一个星期,准备拿去参赛的作品。”拿起五彩香囊,布贴传习所主任胡芳一边麻利地整理着工作台,一边向记者热情介绍道,阳新布贴有画样稿、剪样、粘贴色布、组合图案、绕边缝制、辅助刺绣、包边等多道工艺。“你们看,红、绿、黄、青、蓝五种颜色的香囊,分别配上老虎、蝴蝶、鹭鸶、如意、小鱼等图案,寓意一路连科、必定如意、虎虎生威、平平安安、年年有余,这些香囊里面分别装了艾草、茉莉、茶叶、菊花、薰衣草,能驱虫提神,清肝明目,还自带香气,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胡芳细数着作品,成就感满满。


胡芳从小就看着母亲在家制作布贴,母亲可以随手描出布贴样子,让她十分羡慕,但是母亲怕耽误她学习,不让她学画画,于是她开始偷偷学着使用针线,临摹布贴样子,有一次还拿着床单缝了一条裙子出来。看到她有浓厚的兴趣,初中时母亲开始指导她动手做布贴小饰品。


1996年,胡芳来到阳新县文化馆工作后,向文化馆的布贴老艺人蔡月娥、程兰香、王金定、方吐云等学习阳新布贴制作技艺,经过十余年的学习实践,胡芳的技艺日益成熟,成长为阳新布贴制作能手。2011年,她在阳新布贴传习所收了李青霞、李莉、黄海萍等5名徒弟。2013年2月,胡芳被授予阳新布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其作品《金猫捕鼠》获得2013年“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获得铜奖;2014年6月《金龙戏珠》在省总工会举办的“美丽家乡·魅力女性”女职工书画、摄影、手工艺作品大赛中获得手工类一等奖。


2019年,胡芳又在阳新布贴就业工坊收徒十余名,帮扶他们就业增收。2021年10月,她开设“胡芳布贴传承点”,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传授阳新布贴制作技艺,目前已带徒30余人。2022年7月,胡芳成为阳新布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金鸡报晓》,为抗疫鼓与呼


2020年疫情期间,大家居家不能出门。此时,湖北省非遗中心向阳新县文化馆征集抗疫主题作品。胡芳便开始日思夜想,她在床头柜上放上纸和笔,夜深人静时,思维就特别清晰,她经常半夜翻身起来作记录,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特别满意的思路。


那时候每户居民每个星期可以出门购买一次物资。有一次,胡芳一大早就出门去采购,刚出小区门,就看到志愿者站立在晨光中,手里拿着喇叭,正在劝导市民“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看着志愿者的身影,胡芳顿时有了创意,我可以将金鸡比喻疫情防控的宣传员,脑海中立马有了作品主题“金鸡报晓·全民防疫”,她放弃了这次购买物资的出门机会,立马奔回家里着手创作。那个星期全家的生活物资极度紧张,但胡芳的先生并没有责怪,他接手了家务活,为胡芳腾出时间创作。


《金鸡报晓·全民防疫》这幅作品童趣盎然,在金鸡宣传员的喇叭下,调皮的猴子跳回了树上的家,仿佛在说,“好好好,我赶紧回家”;一只小燕子站在柳枝上,寓意春回大地,疫情褪去。


迎难而上,创新布贴工艺


阳新布贴目前还不能批量化生产,主要原因是工艺复杂,粘贴、缝制的环节很费时间,需要把蒸熟的糯米,捏碎捏细,涂抹到色布上,这些都只能靠人工完成。“如果我能改良布贴传统的粘贴模式,就能节约人工时间,甚至可以量产。”胡芳心里一直有这个念头。


说干就干,胡芳把家里变成了实验室,堆满了面粉、糯米粉、牙膏、洗洁精等配料,她开始研究各种配料的混合比例。面粉牙膏和洗洁精调在一起可以快速黏合,但是会留下味道,还会增加布的厚度,缝制时,针不容易穿透布面;用单纯的面粉黏性不够,布面容易散开;用糯米粉蒸熟来粘,也不容易黏合。“我想了很多种配方,这个难题我一定要攻克下来,目前来说把糯米蒸熟来粘是最顺手的,还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工艺最合适。”胡芳笃定地说。


传统的阳新布贴有壁挂、风帽、狮枕、虎枕、围胸、马甲、馋兜、坐垫、抱枕、童鞋、飘带、披肩、童鞋等,这些物件适用于各种重要日子,比如婚礼、九朝、满月等,属于节日仪式感的赏玩物品。近年来,胡芳带着团队,创新推出了缠花胸针、发卡、五彩香囊、小口金包、情侣挂件、Q萌挂件、鞋垫等阳新布贴文创实用品。


传承创新,亟需新鲜“色彩”


这些年,胡芳一直在努力传承阳新布贴的技艺,通过授徒教学,培养了5位县级传承人黄海平、李莉、李青霞、张文萱、石芬等。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潘文清、昌仪琳、曾婉雲、郭珂维,浙江大学服装设计系研究生王菲,黄石老虎头小学的鲁三曼,黄石本地多所学校的美术老师都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在徒弟们的接力传承下,阳新布贴走进了校园,黄石市老虎头小学、阳新县实验小学、阳新县第一技工学校等都开设了“阳新布贴”课程。


“书画名家尹关山对阳新布贴的传播和申遗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阳新布贴传习所的6位老师即将进入退休年龄,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如果没有年轻人来接班,这门技艺将青黄不接。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的改变,传统的阳新布贴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造型稚拙浪漫,为了更贴合年轻人的审美观,亟需在色彩上进行创新,创作年轻人喜爱的作品。阳新布贴的创新和传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胡芳不无忧虑地说。


原载于《东楚晚报》2022年9月16日8-9版


撰稿|非遗调研网宣部、东楚晚报

初审 | 邓   伟

复审 | 龚   威

终审 | 陈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