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群艺馆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以来,全馆上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的部署要求,立足群艺馆职能定位,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推动全市群众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202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管理、建强堡垒,突出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严抓牢意识形态。制定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与中层及以上干部签订责任书,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融双促”。落实三层逐层审核制度,做好文艺创作、演出活动、展览展示、网络宣传、职工管理等全方位意识形态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阵地安全。
二是重视党员干部思想教育,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始终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省十二次党代会等重要内容,共开展了13次集中学习、2次支部书记讲党课、1次外出学习参观、4次集中观看学习视频,撰写张贴30余篇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同时,集中学习范围扩大化已形成常态,坚持非党员中层干部与党员干部同学习共进步。
三是强调学习成果转化,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一下三民”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社区组织开展“微心愿”等帮扶活动,结合职能结对帮扶非遗小微企业、乡村文化站等。同时,督促全体党员同志下沉居住地社区开展“四认”活动,截止11月底,党员干部认领办理实事51件。认真组织党风廉建宣教月活动,全年组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1次、开展纪法讲堂2次、讲授廉政党课2次、进行纪法测试1次、举办廉政主题展览2场、进行主题作品征集1次、进行廉政家访2次,坚持每季度开展谈心谈话,随时了解馆内职工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丰富形式,在全馆营造良好氛围,确保党风廉政教育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勇于创新,繁荣群众文艺活动
今年以来,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大力开展各项群众文艺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策划线下艺术展览、展演活动51场次,举办线上文艺展览3场、展播13期。
积极配合开展省级活动。配合省群艺馆在大冶龙凤山开展2022年湖北“村晚”“村游”示范活动,并组织非遗项目参加“村游”赶大集,活动取得省市一致好评。指导各县市区开展“灵秀湖北·四季村晚”活动共7场、举办市级展演2场,观众达3万多人次;组织“文化力量 民间精彩”湖北省第三届社会文艺团队黄石地区选拔展演活动,推选5个团队参加省级比赛,其中2个获奖;组织“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湖北省“金蕾杯”少儿才艺展演黄石地区选拔赛,推选15个节目参加省级比赛,其中7个获奖。
持续擦亮市级文化品牌。组织各县市区开展黄石市第二十一届“磁湖之春”群众文艺展演周暨龙狮威风锣鼓大赛活动7场,在全市引起广泛反响;开展“周末百姓大舞台”下基层惠民演出13场次、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惠民演出10余场,深入社区、景区、学校等基层一线,以品牌建设带动文艺服务供给。
紧跟时代策划主题展演。在党的二十大会议召开前,策划、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活动6场,涵盖主题创作展演海选、舞台剧、文艺汇演等;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展“贯彻二十大精神 展现新作为 续写新篇章”黄石市群众文艺展演6场,以专场形式深入基层进行文艺宣讲;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庆佳节系列文艺活动7场,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举办形式多样主题展览。开展线下展览8场,为加强城市圈交流合作,与荆门、咸宁等地合作举办版画巡展、邀请展等;为宣传展示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成果,举办“家园·梦”乡村振兴主题美术作品展;为进一步推进清廉文化建设,举办“扬清风颂廉洁——黄石市廉政非遗作品巡展”;结合湖北省中小学生美术书法作品大赛、湖北省第十七届中老年人才艺大赛等比赛,举办优秀作品成果展。
(三)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加大艺术普及力度
公益艺术培训方面,根据不同群体需求,针对性开设培训班,并增加沙画等新课程。截止目前,开展阵地公益培训55期,服务25000余人次;深入武警支队、乡镇等基层开展艺术培训6期,服务基层文艺爱好者近2000人次;通过线上推送“群文云课堂”16期,同时,成功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学才艺”栏目师资入驻,完善健全培训数据资源。
艺术普及进基层方面,结合“文艺点亮生活”文化志愿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召集专业干部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3个乡镇6个村组,开展各类艺术培训10余次、艺术讲座3次、指导各类文艺演出10余场,辅导创作美术类作品100余件,服务时长超50小时。通过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深入开展艺术普及、提高文艺公益服务质效,大幅提升了基层群众文化素养。
(四)深入挖掘、广泛发动,狠抓群众文艺创作
一是结合省级赛事不遗余力抓好群众艺术创作。省级文艺赛事方面,组织参加湖北省“金蕾杯”少儿才艺展演,7件作品获奖,并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组织参加“文化力量 民间精彩”湖北省第三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2件作品获奖,并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通过层层选拔、推荐,全市20支社会文艺团队荣获湖北省第三届百佳社会文艺团队称号。
美术书法创作方面,征集30件作品参加湖北省“金蕾杯”少儿书法大赛,6件作品获奖;征集210件作品参加第二十三届湖北省中小学生美术书法作品大赛,72件作品获奖;征集150件作品参加湖北省第十七届中老年人才艺大赛,25件作品获奖;组织参加第二届武汉城市圈剪纸作品征集大赛,3件作品获奖,并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二是根据本馆实际鼓励业务干部艺术创作。今年以来,本馆美术干部创作的版画、水彩、中国画等作品入选4个国家级画展和作品集、2个省级作品展,并有6件作品在市级比赛中获奖;舞蹈干部创编的独舞作品获1个省级奖项。另外,王晓愚老师创作的《西气东输》获湖北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并入选2022年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专项资金项目。
(五)创新保护、加强宣推,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一是不断探索非遗传承保护新模式。开展“探访非遗传承人”采编活动,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媒体地讲好黄石非遗故事。截止目前,已对34位传承人进行实地探访,并采集资料制作了专题片。积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其中非遗购物节为我市非遗小微企业搭建销售平台,助力发展、提振行业信心,当天交易额3万余元、订单量达12万元。同时,今年以来加大了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通过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相结合的形式,我市年收入达到2000万以上的规上企业已有4家(大冶石雕、殷祖古建、白鸭皮蛋、大冶木雕)。运用“互联网+”模式,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新活力,推荐省级非遗项目大冶刺绣申报湖北省“非遗+互联网”优秀案例评选。
二是多维度开展非遗宣传推广工作。组织推荐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参与省市“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展示我市非遗文化魅力。组织3个非遗项目参加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湖北主会场——湖北非遗产品优惠展销季暨首届非遗时装秀,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组织我市非遗项目亮相第三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主会场,全方位展示黄石优质非遗资源,倍受广大游客青睐。推荐我市省级非遗传承人尹国安的2件石雕作品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展)品名单,提高了我市非物遗的可见度、影响力。举办非遗文化进基层系列活动,走进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和武警黄石支队,深入群众中间展示非遗文化魅力。
三是大力规范非遗项目与传承人管理。组织西塞神舟会等5个国家级项目、大冶刺绣等12个省级项目接受省文旅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和调整的检查。通过系列检查,进一步规范非遗项目保护行为。开展2022年度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管理和评估工作,与传承人签订传习工作协议书,强调年度传习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同时,考察我市57位市级以上传承人五年计划落实情况。组织申报2023年非遗立法计划,从法治角度规范、强化非遗传承保护。
(六)紧跟趋势、提质增效,补齐数字化建设短板
全年安全运维湖北省数字文化馆黄石市市级数字文化馆网站,本馆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其中,在完善国家公共文化云四大版块建设方面,上传“汇资讯”信息230条、“看直播”演出9场、“享活动”公告25条、“学才艺”教学视频56个时长合计10小时,多次上榜湖北文旅公服云平台运营月报。
在搭建本馆网络平台方面,馆官网新增群文动态145条、作品欣赏42条、文化服务23条、百姓大舞台13条,网站浏览量月平均达1500余次;馆微信公众号新增推文187篇,其中最高单篇阅读量达41811次,粉丝数量较上年增加1000余人;馆抖音和快手账号上传各类短视频443个,总播放量达12万次,粉丝量达6900人。
同时,不断加强多平台媒体宣传,全年刊登在学习强国、湖北日报、黄石发布等重要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文章40余篇,取得较好社会反响。
(七)围绕中心、结合职能,做好其他重要工作
今年以来,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顺利完成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疫情防控、各类专项工作迎检。其中,按照创文要求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活动20场次。我馆志愿服务站获得全市“优秀志愿服务站点”荣誉称号。
在馆行政、财务、人事、后勤等方面,搭建形成高效系统精密的管理体系,做好全方位保障工作。同时,为提升全馆职工法律意识、安全意识,邀请专业人员开展1次法律讲座、1次消防知识讲座、1次消防演练等。
二、存在的不足及2023年工作计划
(一)存在问题
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1、经费不足导致活动开展、精品创作存在困难。由于财政拨款逐年减少,各项群文活动的经费捉襟见肘。同时,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匮乏,导致打造文艺精品存在一些困难,难以在省级比赛中取得更优成绩。
2、线下活动因故停滞时工作开展较被动。由于疫情原因线下群文活动不能按计划进行时,硬软件条件与策划组织线上活动不匹配,导致工作较被动,不能全方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3年,我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
1、结合职能进行多样化文艺宣讲。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以红色文艺轻骑兵、“周末百姓大舞台”等文化品牌为抓手,组织艺术展览展示进基层活动,鼓励并征集主题原创作品等。
2、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根据群众需求,继续做好公益培训、展演展览和精品创作等服务工作。同时,结合数字文化馆建设,打破线下活动瓶颈,不断延伸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辐射面。
3、继续做好我市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策划非遗项目田野调查活动,以走进基层宣推、助力产业发展等形式,从多方面加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力度。
4、全力配合完成上级交办其他工作。继续围绕中心做好文明创建、综合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档案整理等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