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黄石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市群艺馆2020年度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0-11-19 来源:黄石市群艺馆

2020年是一个特殊之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一些群文活动延迟或取消,按照市文旅局工作部署,我馆严格防疫布控并将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及时调整。下半年根据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团结务实、积极作为,保持全馆群众文化工作稳健发展态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组织建设,党建工作常抓不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深入学习,持续夯实理论基础。通过主题党日、学习强国APP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全年共组织、参与集中学习15次,赴红色教育基地大冶红三军团旧址学习1次,共撰写《战“疫”一线党旗红》心得体会16篇。

二是建强堡垒,完善支部组织建设。今年6月,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党支委会换届选举,确定了新一届党支委成员,为党支部建设和全馆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是围绕中心,严格完成交办任务。紧抓党风廉政教育,通过开展谈话提醒等方式,督促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履行意识形态责任,全面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对文艺展演等内容的把控;围绕“强化清廉实干担当 聚力决胜全面小康”这一活动主题,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结合本馆实际,积极完成了年度档案整理工作,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完成档案迎检。其中,根据市委组织部要求,整理近三年党员档案,完成规范归档工作。

四是坚守基层,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疫情爆发初期,我馆14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所在社区,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的带领下,在防疫工作白热化时期,全馆30名职工参与我市18个社区、1个村委会和外市2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累计参加社区防疫出勤达到565人次。目前,全馆所有职工全部下沉居住地社区,配合社区完成常态化下沉工作。同时,卫钢等三名党员同志在局系统七一表彰中获得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五是引进人才,不断吸收新鲜力量。今年一月,吸收刘欢同志为预备党员、费丽娜同志转为正式党员。全年通过人才引进、退伍军人安置、人才招聘等方式引进3名新同志,进一步充实了人才队伍。

(二)坚持大局意识,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第一时间成立群艺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及常态化防控预案,采取科学可行的防护措施,切实落实防疫相关要求。二是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督促鼓励全体职工下沉社区开展防疫工作。全馆30名职工下沉社区防疫工作,服务居民近千人次,27名(除去滞留外市3名职工)下沉职工中,经社区考核鉴定后评定为“优秀”等次的有11人,优秀率达41%。三是根据省文旅厅发布的《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常态化防控检查表》的要求严格落实开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省厅要求于6月21日有序恢复部分开放。坚持疫后防控制度化,重新签订驻馆排练文艺团队特殊时期馆舍使用管理制度,对场馆出入人员做好检测,提前网上预约安排,场馆设施严格执行保洁消杀和巡查制度。

(三)立足文化阵地,线上群文抗疫扛红旗

一是坚持线上文化抗疫,鼓舞群众抗疫信心。成功举办“南通·黄石两地战疫情云歌会活动”,极大鼓舞两地人民抗疫斗志。与江苏省南通市文化馆开展了“我们在一起”南通·黄石两地战疫情云歌会,活动在云上黄石、黄石发布、南通发布、掌上南通四大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演出当晚观看人次达到200多万。二是积极组织群文工作者创作抗疫文艺作品,举办文化“战疫”在行动线上作品展。充分发动并集结群文工作者的文化力量,向社会征集抗疫文艺作品253件,其中美术书法作品200多件,音乐作品47件,文学、民间文艺作品77件,曲艺作品11件。并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展出文艺作品13期,其中数件作品被省文旅厅选中在“文旅之声”发布。与多家学校联合征集儿童画、手抄报等作品共计154件,精选96件优秀作品,举办《“童”心战疫,儿童美育作品线上展览》,引导少年儿童关注疫情,强化家国情怀和奉献意识教育,致敬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党员群众。三是本馆业务干部积极开展抗疫主题创作。美术部干部、国家一级美术师王晓愚创作美术作品《红区》;美术干部卢莹、欧阳新尧分别创作作品钢笔画《疫情·战场》、篆刻《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音乐部干部刘晶晶和费丽娜合作创作音乐作品《为生命绽放》;调研部干部陈凯雯参加黄石市建市70周年“天新杯”征文活动获得一等奖,纷纷用文艺作品致敬英雄、唱响主旋律。四是拓宽服务渠道,举办“群文云课堂”艺术培训。疫情期间线下免费培训班无法如期开班,我们积极开拓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利用网络平台精心组织线上教学活动。截止目前已发布共发布舞蹈教学15期,美术教学10期,声乐教学8期,钢琴教学8期,少儿艺术培训3期,少儿声乐培训2期,每期视频时间平均为10分钟,配以技巧知识讲解,点击率达到近8千人次,得到了广泛好评。

(四)精心组织筹办,线下群文活动蓬勃开展

一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文艺演出活动。疫情之后,为了推动灾后复苏重振,提升群众信心,我馆积极谋划,全年共举办线下演出活动97场。包括:建市70年“文化力量  民间精彩”全市广场舞展演2场、全市原创歌曲展演全市原创歌曲展演活动1场、“周末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进景区展演73场、第四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暨“颂祖国、奔小康”小戏展演2场、非遗进景区展演4场、儿童剧演出15场。

二是积极组织文艺作品参与各类文艺活动。选送并完成录制《农场美》、《奔向阳光》两个优秀节目参加湖北省第五届广场舞展演,分别获得二等奖。大冶市文华艺术团的《回访扶贫点》、黄石市鄂东南楚剧团的《时代先锋》参加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报送《为生命绽放》和《爱的春天》两个音乐作品参加湖北省省音乐创作“131”工程活动;广泛征集黄石市优秀文艺创作作品,邀请专家经过评选报送舞蹈类作品2件、音乐类作品2件、戏剧类作品2件,参加湖北省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暨征集优秀作品活动;选送两部现代阳新采茶戏小戏《杨家喜事》、《腊米树下》参加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暨“颂祖国、奔小康”小戏展演。

(五)创新活动模式,非遗活动再展新颜

组织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东楚撷英——黄石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展出阳新布贴、汪凤竹剪纸等作品100余件;举办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20年黄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推介活动,当天完成营业额近8万元;组织编排以黄石非遗为主要元素的节目《摸鞋·红男绿女》、《对花调》、《大冶绣娘》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表演艺术类优秀作品展演;开展“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 畅行黄石”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活动展览展演8场活动,通过展板和非遗文化节目展演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介绍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开展2020年黄石市最美非遗传承人、最美非遗工作者、最美非遗保护单位“三美”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充分展现我市非遗保护者的职业精神和非遗保护单位的风采;完成省级第六批项目保护单位认定工作,举办2020年黄石市非遗保护工作会议暨第七期非遗保护培训班。

(六)强化艺术熏陶,各类培训展览扎实举办

一是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展览。6月21日,举办恢复开放后首个展览——《众志成城抗疫情美术书法作品展》,组织和承办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书画展示活动、《盛事华彩——庆祝黄石市建市70年水彩画作品邀请展》暨研讨会、《鸟语花香——中国写意花鸟画十人展》《精·工——黄冈市工笔画邀请展(黄石站)等美术展览5场。同时,征集作品报送《荆楚回响——“同心抗疫 共护平安”暨迎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画院优秀作品双年展(第二回)》、《2020创建双拥模范城书画作品展》、《艺术温润心灵·湖北美术抗疫作品线上展览》等系列文化盛事。不仅展示了我市优秀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并且极大地鼓舞了民心,为观众带来异彩纷呈的文化体验。

二是积极开展艺术培训工作。在做好防疫防控的前提下,逐步恢复下基层培训工作。从7月份起继续举办武警部队官兵吉他培训班2期,竹笛培训班2期,有30余名武警官兵参加,600人次左右;11月份恢复举办老年大学书法班,每周三开课,每班20人;安排业务干部下社区对文艺骨干和爱好者进行声乐等培训指导。

二、2021年工作计划

1.加强政治建设,做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思想、抓作风、抓工作,使群艺馆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先进集体。

2.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重点做好节假日群众文化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下基层演出,继续打造“美好新时代·周末百姓大舞台”文化品牌,加强多方合作,不断推进和提高儿童剧演出品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参加全国、全省各项文化艺术比赛。重点是遴选出精品参赛湖北省第四届艺术节,力争取得好成绩。

4.继续做好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我市非遗文化的发展。探索非遗进景区新模式,在仙岛湖等景区建立黄石非遗工坊试点,推动黄石港饼、松花皮蛋、金牛千张等传统技艺类项目进入景区,融入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文旅融合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5.大力开展文艺辅导培训。继续强化业余艺术培训辅导工作,给中老年人和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艺术培训,不断做好业余艺术团队辅导工作。

6.做好群众文化普查调研。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各类论文研讨及比赛,深入开展群众文化的调研活动,进一步加大普查力度,争取调研实果。

7.加大数字文化馆建设力度。以“互联网+公共文化”“互联网+非遗”模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海量优质文化服务为目标。

8.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部门进行重新设置,对人员岗位进行重新调整。在加强本馆现有人员培养的同时,积极引进一批专业人才。


2020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