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黄石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王寿牌子锣

时间:2017-07-14 来源:

“牌子锣”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民间吹打乐,究竟起源于何年代无以查考。据史料记载,唢呐是元代时由阿拉伯传入我国的,明代已普遍流行。据明代《三才图会》中记载:“唢呐其制如喇叭… …不知起于何代,当时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清民时期吹打乐极为盛行。尤其是唢呐,在中原     地区广为流传。如《陶庵梦忆》中写道:“… …鼓吹千百处,大吹大擂,十番饶钹,渔阳掺过,天翻地动,雷轰鼎沸,呼叫不闻,好不热闹。”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南方吹打乐普遍流行的盛况。王寿牌子锣恰在此时应运而生,它主要分布于王寿村边地域的峰烈村、老鹳庙村、大冶市的罗桥、邻近的鄂州市郊乡村,流布半径约一百平方公里。王寿牌子锣既有大吹大擂的壮观场面,也有为婚丧喜庆的小吹小打场面,如结婚拜堂、堂祭、路祭,上香等。王寿牌子锣是清光绪年间由王全耀先生传入的,至今已流传了五代人。

王寿牌子锣音乐以曲牌体吹打乐曲连缀曲体, 由“吹打牌子”和“打牌子”两大块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打”牌子(36)首;“吹打”牌子(30)首;这些曲牌至今仍保存在该村祖传的手抄本子上合乐班的演奏实践中。乐班编制一般分单竿16人制、双竿32人制,以应大小规模不同的祭祀、婚丧、节庆等各类民俗场景演奏。

牌子锣是由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组成,乐谱也分打击乐谱和吹奏乐谱,按照民间习惯,称谓分述有:

一、打击乐谱,俗称锣鼓经,有标题,以锣、鼓、钹、铪、小锣、马锣、板为主要乐器,常用的锣鼓经有单竿和双竿两种。单竿有“长除”、“走除”、“祭太平”、“凤点头”等十三调,双竿有“紧急凤”、“望家乡”、“水连鱼”、“浪打渣”等二十三调。大调有“花闹台”。

二、吹奏乐谱,也称曲牌,有标题,除少数有填词外,大部分曲牌无词。曲牌又分大乐曲牌和小乐曲牌。大乐曲牌用唢呐演奏,也可用笙合奏。小乐曲牌用笙和笛子演奏。大乐曲牌有三十曲,其中以“大金榜”、“五马”、“二泛”、“一江风”“朝阳歌”等最为著名,其中“朝阳歌”有填词。小乐有“祭神调”、“八板”、“西川歌”、“朝天子”等。

王寿牌子锣的演奏可分为三种类型:打牌子,川打,奏小乐。

“打牌子”是指用唢呐演奏曲牌配上锣鼓,演奏时鼓手居中,右手执竿,左手执板,京锣、小锣在右。钹、铪在左,马锣在中于鼓后。唢呐在后排。

牌子锣的“川打”演奏有些特别,它有专用的曲牌和锣鼓。唢呐曲牌只有“大开门”、“中开门”、“小开门”三种,而锣鼓经有“黄板头”、“七除头”、“”斗笠经、“雁拔翅”等十三种之多。演奏时唢呐中途不能停,锣鼓按板眼不断更换锣鼓经。满吹满打,特别热闹,此种打法为大牌子,演奏时由快到慢,循序渐进,因此一项可以演奏一个小时之久。

“奏小乐”,牌子锣的小乐曲牌不多,但用途很广,多用在上香、祭礼、拜寿、拜堂等,也配合宗教民俗活动,演奏乐器笙、笛子,配以响铃、铜鼓等。

王寿牌子锣音调独特优雅,有较浓郁的乡村特色,为百姓喜闻乐见;与城市文明同歌一域,唇齿相依,有互为补充、整合人心的独到之处。

地处城中村的王寿牌子锣音乐存活至今,本身是一个奇迹,足可以证明它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该乐种蕴藏着鄂东南地域的诸多传统人文精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性、实用性和较高的审美品位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该地域的民风民俗,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