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黄石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阳新接大王

时间:2017-07-14 来源:

传有十几位兴国人,将一船救荒的粮食从圻州过江回兴国时,船至江心被浪掀翻,危急中,船上人向天祈祷说:“请江神保佑兴国饥民救命粮,您若显灵救苦难,我们奉您为太王永世坐金轿,打马游街唱逍遥”。巧的是,祷告一会,忽从上流江中漂来一根大杉木,足有八丈长,三丈宽,内装一大堆粮食,并靠拢落水者,让他们一个个爬上了杉木仓内。当上岸后,它们的粮食一斤也没少,不过,神奇的是这根杉木拢岸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鹅卵石,为此,他们将鹅卵石带回家作为救命之神供奉在一个姓族的宗堂上。消息传开,这带百姓无论什么姓族,都争着这块石头供奉 ,因此,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这一天都要举行“接太王”活动,并依村湾排序轮流供奉。

阳新地处吴头楚尾,鄂东南隅,与湘鄂赣三省四县六市相邻相望。南依幕阜山脉,北临长江,盛行并传承在这里的接太王活动,一般由一个姓族欢送,另一个姓族接迎;“太王”的偶像取自然生长的椭圆型硪卵石,也有用木雕的神像,用红色绸布包藏,严禁“世人眼”,后置神轿内,按姓族轮换供祈,并长年供奉于村族宗堂之内,与家神享有同等的“人间烟飨”待遇;按村族多少,每三年或两年,轮流分工接王、送王,届时,倾族出动,通宵达旦,尽娱尽飨。

接王期间, 在宗堂中间,先请来众位道士立起“香案”与“坛堂”,摆上牺牲五谷供品,举行为期一日一夜的“太平醮”法事,“踩八卦”,进行“娱王”;接着由村族中的神轿手,将王轿抬离宗位,进入广场空旷地方,四周摆开仪杖队、鼓乐队、童男童女彩扎队、牺牲队等进行“娱轿神”,先由道士领唱《三元忏》、《贺逍遥》、《唱古人》等经典故事,由乡人接腔。其歌腔多取地花鼓中的“摆酒晏、讨学钱、抛彩球、哦嗬调”等。醮王法事持续至第二天清晨,接王活动步入关健时刻,是时,由接、送的村族中各出八名共十六名壮汉,扮成双八仙为轿夫(有时见双双八仙36人出抬),村中按户出丁,人执番旗、彩扎,接送双方配有多套吹打乐班演奏,仪仗队和土铳手若干随定,分列其间壮威,另有童男童女一百名,人各举烛簇拥王轿,随其后有活猪、活羊、礼担、供品、飨果等。当队伍上路后,在原野中,双八仙轮流将王轿疯狂地向顺、反方向间隔旋转,以三百六十圈为吉,谓之出天方“旋轿”,直至黎明到来,接方村族婉谢送方村族留步回程,再上路把王轿接回村中,将王体安于宗堂之上,其王轿用黑色太布裹藏,不得见“世人眼”,以避不吉。

另外,接王民俗在南河的三溪八湘、农林一带,其崇拜对象再不是对“鹅卵石”这个自然神物的祭祀,人们而是在他的神轿中置放着一只盛谷的“斛桶”,内盛稻谷,视为谷神,于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把它当成“太王”来举族祭奠,其规模、民俗礼仪、目的等均与北河的接王仪节大同小异。

在大王店镇的一些乡村接太王,其崇拜对象多为祭祀的吴王“孙权”,其神轿中的偶像是一座白晰英俊的武将,傩像外着官衣,有兵器架护在手,民俗礼仪与其它地基本相仿。

接大王的习俗,在不同的乡村就有不同的崇拜对象和表现形态,这是文化与民俗联姻后的结果。

接大王习俗,已经成为本地民众生活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对民俗生活起着组织、规范、调节、娱悦、物质交流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