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黄石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阳新板凳龙

时间:2017-07-14 来源:

阳新县地处吴头楚尾,至今已有2000多年建置史。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得阳新形成了以楚文化为主的吴楚文化积淀。吴楚民间文艺形式多样,板凳龙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品种之一。其确切起源时间不详,明确可考的传承史有六代,约150年。

每年正月十五日,阳新地区的艺人都会根据当地风俗举行隆重的“送福”活动,“板凳龙”便是其中的表演形式之一。自古“龙”在人们的心中就是吉祥、降福的象征,“板凳龙”是当地百姓为祈祷神灵赐福、助人间赶鬼驱邪、保佑人畜兴旺而表演的一种渗有武术性的三人舞蹈形式,有与龙灯相似的全套祝福、演艺、谢情程序。其表演要求动作幅度大、节奏性强、协调连贯、玲珑巧妙。表演者在表演时头扎英雄结,身穿黄打衣、绿裤子,扎绑腿,以扎有精致小龙的特制三足凳为道具,以长短锤打击乐为配乐,熟练准确、配合默契、高度一致地进行 “黄龙翻身”、“飞跃龙身”、“谢情”等动作的表演。这种表演形式活泼欢快、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板凳龙的表演场地主要在宗族的祖宗堂以及私人的祠堂前。“送福”、“谢情”仪式通常在晚上进行。龙到祖宗堂后,使其卧于堂中,开始举行配有贺词的“送福”仪式。由一名击乐手在短锤击乐中喊道:“福矣,黄龙到,喜洋洋,今晚送福到福堂。贺老者,多福多寿。贺少者,易育成人。贺读者,早登金榜。贺贸者,财发四方。贺耕者,五谷丰登。贺六畜,六畜兴旺。自从今晚庆贺后,满门洪福天地长。” “送福”段子贺词颂完后,舞技巧性较高的“黄龙翻身”。舞毕,府主将“二红”(红布)披在龙身上,再舞“黄龙谢情”。整个舞蹈过程挺拔刚劲、节奏明快,辅以长短锤击乐,场面十分热烈。之后,再颂“谢情”贺词:“福矣,多谢情,呈谢情,多谢贵府好深情,敬我黄龙,敬降吉祥,敬我披绵,受之不当。自从今晚呈谢后,×××(指府主,族主的姓名)洪福与天。”仪式完毕,全村男女老少在鞭炮锣鼓声中送黄龙出村。

打击乐:“板凳龙”无音乐伴奏,主要以击乐、人的喊声来烘托气氛。采用的乐器主要有:大锣、马锣、饶钹、小锣。整个击乐以在民间狮子锣鼓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长、短锤为主。长锤以XXX︱XXX 节奏型首尾配合,鼓舞斗志;短锤以X XX︱X 0 节奏在“送福”和“谢情”之中表现沉懑的情感,配合“黄龙翻身”,“黄龙谢情”两个舞蹈段子,使气氛既沉郁浑厚,活跃热烈。

主要动作:1、矮桩步:三人屈膝蹲腿持龙,头带尾由前向后划立圆三圈,再向前浪波推进二次;2、握龙圆场步:手上动作同“矮桩步”,只是人体直立走圆场步;3、黄龙翻身:单人一头下伏后退,从双人端中间退钻出去,再把背向下的龙身翻正。这时后脚二人中必须有一人从另二人中钻过去,注意手法即时旋动。后二人实际已换位,龙身也就归正,完成一组动作。下一轮后脚二人中,另一人换钻;4、飞跃龙身:龙头一人朝左或右划圆抛下,后二人中一人跨过龙身,与另一人交换位置,二人先后跨过龙身,三人同时将龙举起还原,完成一组动作,下一轮换边。

道具:板凳龙。用篾条和十几个大小不等的蔑圈在115厘米长,13厘米宽的木凳上扎制龙骨架,之后进行裱糊、装饰。主要装饰龙嘴、龙角、龙耳、龙身、龙尾以及木凳的3只40余厘米长的脚。脚的装饰方法有前一后二和前二后一两种情形,阳新县浮屠镇现传方式为前头二足,后尾一足(阳新县文化馆退休老人费诚(现80余岁)1982年扎制的板凳龙为前头一足,后尾二足)。

服饰:头巾、对襟衣、绿裤、系腰带、扎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