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黄石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哦嗬戏

时间:2017-07-14 来源:

据考察和《阳新县志》及族谱记载其可考,哦嗬戏的传承史在150年以上。

哦嗬戏是对阳新县富河以北各地清未以来近百个相同和相近类别戏班的总称。其主体分布为两大类别区域,较大的一个区域是以三溪镇为中心的中西部片,包括其周边的王英镇、浮屠镇、白沙镇、陶港镇和富池镇,以及排市镇和龙港镇的一部分。这些乡镇曾经大多都有十几个班子,最多时合计有六七十个“半班”三奏班”,属同一个类型。另一个较大的片是以韦源口为中心的北部片,包括太子镇、太王镇和大冶的大箕辅、小箕辅等地,是与之相近的另一个类型。

清代后期,阳新境内流行采茶戏,富河南北共有戏班200余个。由于受传承和流变因素的影响,县境内不同区域的科班又有所区别。总体来说它由正腔、彩腔、击乐三个部分组成,属板腔体音乐。正腔包括“四平”、“叹腔”、“还魂腔”、“四马回堂”等。其中“四平”是哦嗬戏的“当家腔”,曲调、唱法均有其独具的特色,其声腔与南河采茶戏有共性也有不同成份,作为传统的地方“三小戏”种,角色以生、旦、丑为主,全场为以板鼓、锣、拔为主的击乐试场伴奏。台上唱、台下打哦嗬,风格古朴,场面热烈。

 

北部音乐体系:

属板腔体音乐结构,击乐伴奏,人声帮腔。声腔有:

1、 高腔:音域高亢宽广,旋律上游八、十度的大跳,音域一般在十二度之间,男女角色用真假声相结合。

2、 四平腔:音乐为起、承、转、合的结构,用真声演唱。

3、 汉腔:唱腔深情、婉转忧伤,擅长于表现孤苦、抒情、痛苦等情绪,男女同腔,都用小嗓子放声。

4、 弹腔:又称乱弹腔。多用于粗野的男性角色使用,旋律自由而悠远高亢。

5、 百花腔:以当地民歌小调地花鼓,揉进自己的声腔而形成,擅长于表现喜庆、热烈的情绪,男女同腔、无论大小唱本均可使用。

西部词曲体系:

1、 台词规则:词以七字、十字为一句,每段唱词是双数句,一字韵到底。

2、 板腔:男北腔、女北腔、叹腔、昆腔、还魂腔、平腔、火工调以及有导板、摇板、锁板、辽子。正本戏无彩腔。

 

传统击乐器:

大锣、小锣、鼓、板。原为打锣声腔,无丝弦伴奏。

传统戏曲服装

传统剧目:

中西部剧目记录:《珍珠塔》《双牡丹》《天仙配》《梁山伯送友》《三宝记》《血掌印》《渔网会》《双揭榜》《卖水记》《失印证》《月墙破镜》《灰包记》《三登场》《白蛇》《凤凰证》《下南京》等

西部特有剧目记录:《打哈巴》《送年哥》《游苏州》《掰竹笋》等